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NEWS

新闻资讯

科研合作

从传统分型到分子分型,看卵巢癌的精准治疗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13]

背景介绍

根据IARC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卵巢癌是全球女性新发和死亡数量排名第八的癌种,也是中国女性新发数量排名第十、死亡数量排名第九的癌种。2020年,卵巢癌在国内新发55,342例,死亡37,519例,是妇科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基因芯片、测序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卵巢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是一种具有不同分子表型、发病机制以及不同预后的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对于卵巢癌的分型,由传统的WHO组织学分型二元分型再到分子分型,可以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传统分型


上皮性卵巢癌传统分型主要为WHO组织学分型,依据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将上皮性卵巢癌主要分成5种组织学亚型,包括高级别浆液性腺癌(70%)、子宫内膜样腺癌(10%)、透明细胞腺癌(10%)、黏液性腺癌(3%)以及低级别浆液性腺癌(<5%)。


二元分型


随着科技进步及医学界对卵巢癌的不断研究,发现单一的传统分型并不能较好地预测预后。Shih等在将Singer等提出的两级分类推广到其他组织学类型,初步建立了二元论模型,此模型基于临床和病理观察及分子学上的特征,将上皮性卵巢癌分为Ⅰ型和Ⅱ型。


卵巢癌发展的途径


分子分型


充分考虑恶性肿瘤分子基础上的异质性的靶向诊治显然已成为未来恶性肿瘤的发展方向,而基于分子水平的精准分型是实现个体化诊治的基础。


2008年,一项研究对285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浆液性癌进行mi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测定,确定了6个亚型(C1~C6)。C1(高间质反应型)、C2(高免疫型)、C4(低基质反应型)、C5(间充质、低免疫型)被认为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特点。C3和C6亚型分别以浆液性LMP和低级别早期子宫内膜样肿瘤为主。


2011年TCGA研究组分析了489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样本,将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分为4型:增生型、间充质型、免疫型、分化型。其中免疫型的预后最好而间充质型的预后最差。


TCGA队列四个亚型的生存期


但是上述研究都是以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为样本,以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为特征进行分子分型,能否适用于所有组织学类型任需要继续探究。


一项研究基于1538例上皮性卵巢癌(其中浆液性癌为1335例,子宫内膜样癌96例,黏液性癌27例,透明细胞癌25例,其他55例)的基因表达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子分型。将上皮性卵巢癌分为五个亚型:EPI-A、EPI-B、MES、STEM-A、STEM-B。各亚型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信号通路改变及不同预后。EPI-A、EPI-B和STEM-B亚型在Kaplan-Meier分析有较好的预后,而MES和STEM-A肿瘤预后较差。STEM-A预后较差,但对微管蛋白抑制剂长春新碱和长春瑞滨治疗较敏感。


五个亚型的生存期


STEM-A亚型对比其他亚型对于药物敏感性


科普小结


目前上皮性卵巢癌分子分型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对个体化精准治疗及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有着深远意义,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临床没有统一的分子分型,也没有大型的临床研究来支持相关的分子分型,但由于对于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需求,对卵巢癌进行更加精准的分型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评估预后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参考文献

1.Singer G, Kurman RJ, Chang HW, Cho SK, Shih IeM. Diverse tumorigenic pathways in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 Am J Pathol. 2002 Apr;160(4):1223-8.


2.Shih IeM, Kurman RJ. Ovarian tumorigenesis: a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Am J Pathol. 2004 May;164(5):1511-8.


3.Tothill RW, Tinker AV, George J, Brown R, Fox SB, Lade S, Johnson DS, Trivett MK, Etemadmoghadam D, Locandro B, Traficante N, Fereday S, Hung JA, Chiew YE, Haviv I; Australian Ovarian Cancer Study Group, Gertig D, DeFazio A, Bowtell DD. Novel molecular subtypes of serous and endometrioid ovarian cancer linked to clinical outcome. Clin Cancer Res. 2008 Aug 15;14(16):5198-208.


4.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Integrated genomic analyses of ovarian carcinoma. Nature. 2011 Jun 29;474(7353):609-15.


5.J Natl Cancer Inst. 2014 Sep 30;106(10):dju249.


6.Tan TZ, Miow QH, Huang RY, Wong MK, Ye J, Lau JA, Wu MC, Bin Abdul Hadi LH, Soong R, Choolani M, Davidson B, Nesland JM, Wang LZ, Matsumura N, Mandai M, Konishi I, Goh BC, Chang JT, Thiery JP, Mori S. Functional genomics identifies five distinct molecular subtypes with clinical relevance and pathways for growth control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MBO Mol Med. 2013 Jul;5(7):1051-66.


7.谭芳春, 李力. 卵巢癌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18, 45(2):4.



——仅供科研参考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