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6]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1]。据IARC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达81.55万,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病例达71.47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中占比>80%。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inhibitors,ICIs)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患者5年生存率从化疗时代的5%提升至13.4%-23.2%,ICIs已成为晚期NSCLC标准治疗。但以EGFR基因突变为代表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既往一直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的“禁区”,随着对靶向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证据的不断生成,免疫治疗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带来新希望。
EGFR突变
EGFR基因突变是非鳞状NSCLC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在亚洲人群约为50%。临床前研究显示,EGFR信号通路激活不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影响TME中的多个信号通路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EGF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与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相关。
初治EGFR敏感的患者,从目前的临床实验来看免疫治疗的疗效对于初治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获益与标准靶向治疗差距较大,且会相应增加毒副作用,所以免疫治疗目前不适合初治EGFR敏感的患者。
▲初治EGFR敏感的研究
ORIENT-31[2]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52家医院开展。纳入444例EGFR-TKIs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并比较了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IBI305+培美曲塞+顺铂或信迪利单抗+安慰剂2+培美曲塞+顺铂与安慰剂1+安慰剂2+培美曲塞+顺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基于ORIENT-31研究,表明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及化疗方案治疗晚期EFGR-TKIs耐药患者,相比传统化疗方案,中位PFS均能获得显著生存获益,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方案。因此,EGFR-TKIs耐药治疗,PD-1+贝伐+化疗治疗方案首次写入2022 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CSCO指南对于EGFR耐药的NSCLC患者治疗推荐[3]
ALK融合
ALK融合是NSCLC重要的致癌驱动因子之一。ALK融合基因变异比较少见,ALK融合在我国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5.6%。ALK融合与肿瘤免疫原性低和非炎症性微环境相关,由于ALK融合的发生率较低,目前免疫治疗临床证据较少。而且多项研究都表明免疫治疗对于ALK融合的患者疗效有限,毒副作用却有增加。[4]
初治ALK融合 | |||
CheckMate 370研究是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探索了两者联合一线治疗携带ALK融合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 Pembrolizumab联合克唑替尼。 | 疗效提升有限,毒副作用提升,终止。 | |
耐药的ALK融合患 | |||
针对耐药的ALK融合患者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小样本研究,并且耐药的ALK融合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有限。 |
KRAS突变
KRAS属于RAS基因家族,是NSCLC常见的致癌突变基因之一。NSCLC中KRAS基因突变在西方人群中更为常见,发生率为20%~30%,而在中国患者中为8%~10%。KRAS突变患者具有较高的TMB、PD-L1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会有更高的免疫原性。
一项荟萃(IMpower-150,Keynote-189,Keynote-042,Oak,Poplar和 CheckMate-057)分析,比较一线或二线抗PD-(L)1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的随机试验数据,晚期KRA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与单独化疗对比,纳入了1313个样本(386个KRAS突变型和927个KRAS野生型)结果:对于KRAS突变型NSCLC,抗PD-(L)1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对比单独化疗,OS延长显著相关,PFS也显著延长[5]。
▲OS的Meta分析
▲PFS的Meta分析
其他突变
基因 | 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BRA | IMMUNOTARGET研究(43例) · 免疫单药作为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的BRAF突变晚期NSCLC患者。 · 疗效:ORR为24%,中位PFS为3.1个月,中位OS为13.6个月。 · V600E突变(n=17)和非V600E突变患者。(n=18)的中位PFS分别为1.8和4.1个月,中位OS分别为8.2和17.2个月。 |
多项回顾性研究提示ICIs治疗在BRAF突变患者中具有潜在获益,BRAF V600E突变和非V600E突变患者接受ICIs治疗均有获益。 | |
ROS1 | ROS1、MET、RET和HER2因发生率较低, 临床证据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探索验证。 |
RET | |
MET | |
HER2 | |
总结
虽然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已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对于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免疫治疗,机制和临床探索均还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虽然对于EGFR-TKIs耐药患者,尽管双药化疗联合PD-1/PD-L1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仍限制了临床应用和患者获益,其他突变的临床证据仍不足以支持临床应用,因此仍然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临床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及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2020全球癌症报告》
[2] Lancet Oncol.2022 Sep;23(9):1167-1179
[3] 2022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
[4]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
[5]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22 Mar;71(3):719-726.
——仅供科研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