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R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家族包括 FGFR1、FGFR2、FGFR3等多个成员,是负责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一部分,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胚胎形成、创伤修复、血管生成等[1]。已在不同的癌症类型中观察到FGFR蛋白的异常激活,其基因组改变包括由染色体重排引起的FGFR基因融合。FGFR2融合是肝内胆管癌(ICC)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约9%~15%的ICC存在FGFR融合[2],也是研究最广泛的FGFR突变靶点。
经典FGF/FGFR信号通路[1]
目前有多款FGFR抑制剂在临床试验或审批阶段,其中佩米替尼和Futibatinib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佩米替尼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为FGFR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对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的治疗反应率高达35.5%[3]。因此,检测FGFR基因融合,并以此指导靶向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胆管癌患者的生存。
[1]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0 Sep 2;5(1):181.
[2] NCCN胆道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3 v2
[3] Lancet Oncol. 2020 May;21(5):671-684.
基因 | 常见融合伴侣 | 融合类型 | 基因 | 常见融合伴侣 | 融合类型 |
FGFR1 | PLAG1、FGFR1OP等 | 29种 | FGFR3 | TACC3 | 36种 |
FGFR2 | AHCYL1、BICC1等 | 18种 | 内控 | 6种 |
项目名称 | 核心技术 | 项目规格 | 适配平台 | 样本类型 |
人类胆管癌FGFR1/2/3基因融合检测 | RingCap® | 16测试/盒 32测试/盒 | Ion Torrent Illumina | FFPE、新鲜组织 |
胆管癌患者检测FGFR基因,根据基因变异信息为患者匹配合适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胆管癌患者。
操作简单:自主研发专利RingCap®技术,文库构建仅需两步,3.5小时即可完成。
灵敏度高:可检出RNA样品中含量低至40拷贝/微升的基因融合。
检测全面:覆盖了FGFR1/2/3基因常见的83种融合形式。
严谨专业:全面、严格的质控标准,自动化分析+专业团队双重复核,真正做到全面精准解读。
1.DNA提取
2.文库构建
3.上机测序
4.一键式数据分析
5.出具报告
1.咨询相关事项
2.进行样本取样
3.样本快递至飞朔检测点
4.上机检测
5.出具报告
6.报告送出
7.提供专业咨询和疑惑解答
—— 仅供科研参考使用 ——